况且朱标出生的时候九龙环绕,一岁抓周的时候瑞鸟送玉玺。
文韬武略样样精通。
七岁的时候就被当代大儒宋濂称赞:孔孟在世。
被应天百姓爱戴,下能折服幼弟。
怎么看都会是一代明主。
他朱元璋有什么必要为了免除后患,滥杀无辜?
他刘伯温,错了!
朱元璋当然有的是理由可以反驳他刘伯温,他又为什么要生气?
他要是生气了,这不正和了他刘伯温的意。
朱元璋想明白后,提笔又给刘伯温写了一封信,让孙炎快马加鞭给刘伯温送去。
那封信里,朱元璋不但承认了刘伯温嫌弃自己出身低微的观点,而且还客客气气的邀请刘伯温到应天来看一看,看一看朱元璋是不是值得辅佐的明君,看一看世子朱标有没有资格做他刘伯温的学生。如果刘伯温看了之后,觉得还是不满意,尽管走人,他朱元璋绝不勉强!
在原本的历史中,朱元璋可没有朱标这个让他骄傲的儿子。
历史,朱元璋派孙炎请刘伯温出山,是单纯为了让他辅佐自己。
刘伯温觉得朱元璋出身低微,百般不愿意,送给了孙炎一把宝剑。表面说,是自己年老体衰,不能为吴国公效力了。现在,将祖传的宝剑赠与孙炎,请孙炎代自己为吴国公效力。
但是,暗含的意思是明显的:杀了我,我也不去!
孙炎的火也来了,说:“剑当献之天子,斩不顺命者。我人臣,岂敢私受?”
表面的意思是:这把宝剑太好了,只有天子有资格佩戴,我可不敢接受。
暗含的意思却是:你要是不去,我可就把你杀了。
刘伯温左思右想,觉得为了这点事儿赔自己一条命,不值当的,也就委委屈屈去了应天城。
后来,刘伯温与朱元璋接触久了,觉得朱元璋有明君之相,也就真心辅佐了。
所以,历史刘伯温归顺朱元璋,是一个从不情愿到情愿,强扭的瓜慢慢变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现在,朱元璋有了朱标这个儿子,他可完全不需要循序渐进了。
他就不信,刘伯温见了朱标还能不愿意。
……
五日之后,一个五十岁左右,身形瘦高,相貌堂堂,气质温文儒雅的男子,跟着孙炎来到了应天城吴国公府。面见朱元璋。
“在下刘伯温,参见吴国公!”
“免礼!刘先生快快免礼!”
朱元璋几步走到刘伯温面前,以手相搀。
“咱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刘先生盼来了!来,坐,刘先生快坐啊!”
“多谢吴国公。”
刘伯温嘴虽然在道谢,行动就没有多少恭敬,也没有坐到朱元璋对面。
而是站在原地,对着朱元璋说了一句。
“在下就不坐了,还请吴国公为在下引荐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