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海兰江上的日与夜 第23章、首战(1 / 2)钢铁黎明首页

正当王贵水发报给基地,等着下一步指令时,他手底下两个班长倒是两两干瞪眼瞪上了。一个躺着一个坐着,一个因为伤着了而发颤,一个因为冻着而哆嗦。

沈如松看着士兵们提枪飞奔过去,又听到了几声枪响,心里便猜的八九不离十,他狠狠吸了口气,脱下了沾了泥水渗到内衬,现在冷得他穷晃悠的高领厚外套,这脱下来山风一吹,直接浑身打了个摆子。

把军大衣对折扔马鞍上,沈如松找了好半天才寻到了服装箱,里头放着备用保暖衣物和一些山地装备组件,比如钉刺靴掌、墨镜、抗磁指北针等。

毕竟不是专业的山地步兵,这只是一场山地训练,部队不会什么都带上,主要是部队装备上到坦克零配件下到帐篷雨布,很多实现了通用化。比如说帐篷桩基是不单单是能穿两根成了担架,单根折叠起来用也是手杖,工兵镐调了弧度就接近冰镐。头盔就不必提了,除了三线守备部队还在用库存的真·钢盔外,其他部队早就戴凯夫拉纤维的轻质头盔,风镜也是人手一副。

换了件过膝军大衣,沈如松顿觉暖和了。他收拾完箱子,蹲地上重系绑腿,一边扭头问着赵海强:“强子,感觉好点没?”

赵海强摆摆手,有气无力道:“妈的,被活埋了几分钟,能好吗?我点也是真的背,能掉老鼠洞。”他挑了眼脖字上还有丝干涸血痕被擦掉的沈如松,讥笑道:“你嘞?听说挨人家尥蹶子啦。”

沈如松郁闷道:“那匹马跑悬崖了,我能不拉吗,再说……”

“呦,那你怎么专拉那一匹啊,邀功不成蚀把米啊。”赵海强插嘴道,幸灾乐祸起来。

“去你妈 的。”沈如松站起来就给了赵海强一脚,随后把他的步枪塞他怀里,警告道:“回去了叫1班憋满世界说这个事,传开了我揍你。”

“喔呦,我好怕怕啊。”

“滚。”

沈如松甩枪到肩,没心情再搭理这家伙,走到排长身边,问下一步行动。

“我们带了台小鼓风机,把信息素气雾吹进去,起飞无人机看盔鼠往哪里出,堵死所有出口,驱逐到一地,集中歼灭。”沈如松提议道。

这套战术常用于清剿废墟变异兽,哪怕未能成功驱逐到一处,带有顶级掠食者信息素的强刺激性气雾,也必然能把食物链较低端的变异兽赶出错综复杂的老巢,在有利地形以旺盛火力溃灭之。

王贵水瞅了眼没屁事了的沈如松,也不问他感觉行不行,点头同意让他去准备,至于清剿指令?基地不可能不发的。

确实,几分钟后,王贵水便收到了基地讯息,不过并非某个营部机关留守的尉官随口告诉他“准许开火”,而是团作战参谋亲自打来的。

听到参谋的声音,王贵水刷的一下立正,连连说“是”、“明白”,最后以一个“坚决完成任务”告终。

“怎么着啊这是?”沈如松问道。

“就正常发挥,打扫院子而已。”王贵水挠挠头,说道:“许参谋说这下面有个储备库,叫我们弄干净点。”

沈如松掂了掂脚跟,心说原来脚底下藏了这么多物资啊,几百吨大米还是几百吨弹药?怪不得盔鼠要在这里筑巢。

不过哪国军队其实也有点老鼠爱囤粮的意味,不管局势紧张与否,准备下一场战争正是军队的职责使命之一。广泛建设并掩蔽储备库正是和平时期的一大任务。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代战争早非近代那样的宣战—动员—调兵的慢吞吞模式。全面战争会把炸弹投到前线之后的后方,落到炼钢厂里的工人头上,落到穿校服坐校车里的孩子身边,落在堵在路上想回家团聚的路人旁边,也许在他们车窗外,一队队紧急动员起来的预备役正空手跑向军械库领枪。可能在某一座城市上空,无数枚导弹划破苍穹,如流星般滚滚如来,而另一边,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但不会绝有人欣赏这种景色。

所以当战争一开始,饱和打击和随之而来的空天一体化轰炸,将瘫痪所有大中城市的对外交通网,工厂哪怕还能生产也难以外送,只有那些设在山里、地下的隐蔽军事设施才能提供战争所需物资。这种小通信基站根本就不算什么,山那边还有一个一样的,免得阳坡的炸没了还有阴坡可用。而最大的那个?昂,那座叫做龙山的超大型地下城,里面最开始进了六百万人,而那时,还有5亿人挣扎于已成炼狱的地表之上。

长靴踩过水潭,沈如松拽下松紧扣,锁牢了头盔,抽出个弹匣敲了敲,然后塞进胸挂里,叫道:“1班,全体都有!立正!”

“向右看!稍息!报数!”

“一!二!三!……”

十二次报数声依次响起,十二个性别不一、高矮各异、籍贯不同的士兵,他们都握枪于胸看着队列前的班长,个个目光平静,从军的那一刻起,他们就知道很快就有见血的一天。

简要说明过情况,沈如松分配过任务,两个女兵负责操纵无人机,监控基站,八个人组成两个四四战斗小组,剩下的两个人跟着他做预备。

由于是山地训练,部队没带手抛式无人机,而是起飞了四轴、八轴无人机各一架。飞手操纵着无人机来回盘旋,标定过大概区域,技术员确定信号数据传输正常。

“老邓,轮你了。”沈如松拍拍邓丰肩膀。

穿戴完水冷护甲的邓丰像一个黑皮球,他“嗯”了声,朝近旁的邱铁军露出一口黄牙笑道:“军哥啊,还是咱们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