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散朝的时候,杜吴抬头望了望。天阴沉沉的,像是要下雨。他随着人群走出未央宫,正在想要不要去清风楼坐一会儿时,后面有人叫住了他。
“杜博士,杜博士,且慢行!”
杜吴回头一看,只见匡咸气喘吁吁地跟了过来。他连忙上前行礼,却有些疑惑。高官们都是先于他们散朝的,怎么匡咸却走到了最后。
匡咸过来答了礼,问道:“贤弟一会儿可有空闲,你我二人小酌一杯如何?”
杜吴连忙揖礼道:“一切听从太常吩咐。”
匡咸点点头,两人分别坐了马车出了洛城门,一路疾驰。几个侍卫在前引路,杜吴掀开帘子,看了看两边的风景,心里暗忖着:不知道这匡咸要带自己去哪里。
少顷,马车停了下来,杜吴刚把头探出来,就看见匡咸已经从前面的马车上走下来,正在打量眼前的酒楼呢。
杜吴跳下马车,抬头一看,得,居然是清风楼。两人进了门,掌柜的早就看见了杜吴,不过也看见了匡咸,不动声色地把小二支使到了后厨,自己出来迎接两位官员。
杜吴跟在匡咸后面上了二楼,不过并不是专门留给自己的雅间。两人坐下,老板上了几样果品,小二端来两碗醪糟供二人漱口,匡咸点了几样小菜,便挥手让他们下去了。
“太常看起来有些不悦?”杜吴试探着问道。
“贤弟,你我虽说相识较晚,你又是出身宰衡之家,但是愚兄从来没有拿你当过外人,无他,两件事。”匡咸一口闷掉醪糟,竖起两根手指头。
“其一,你我相识就在这清风楼上,当初贤弟一曲《庐州月让愚兄顿感遇知音啊,你知道吗,这曲子已经成为我匡家的传家之作,仅此一件,就足以让愚兄对你感激不尽。其二,贤弟虽说出身宰衡之家,但你心中那份救国救民之心可昭日月啊。当愚兄听闻是你辅佐林兰前去赈灾之时,心中就已经明白,青州的百姓有救了。来,愚兄敬你一碗。店家,上酒!”
杜吴口称不敢,连忙举起醪糟。
“贤弟太见外了,以贤弟目前在陛下心里的位置,陛下亲政后,贤弟扶摇直上只怕是在须臾之间。即便没有圣眷,仅凭四言定长平也足以比肩朝中诸多名将,为何如此谨小慎微呢?”
杜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只好讪讪地笑了笑:“都是些虚名,嘴上的功夫,算不得真的。”
匡咸不再追问,话锋一转:“愚兄今日约你喝酒,是心中确有不忿。”于是便原原本本地把朝堂之上发生的事情叙述了一番,杜吴这才知道原委。
“贤弟啊,不是愚兄夸口,若论图谶之说,恐怕天底下没有人比我匡咸更擅长的了。愚兄可是提领太常,天文历法之事全部归于我手。今日朝堂之上,侍卫把石碑抬来的那一刻,我就明白了宰衡是有备而来。只是无论如何也没弄明白,石碑的发现者居然是申屠刚。他可是宰衡坚定的反对者,为什么这次会一反常态呢?”
“兴许是被人利用了呢?”
“贤弟所说我并非没有考虑过,只是石碑确实是现于扶风郡,还有申屠刚的奏章啊。”
杜吴思索了片刻,试探着问道:“太常可曾亲眼见过奏章?”
“这……”
匡咸一时语塞,忽然一拍脑门:“问题居然出在这里!”
他又细细地回想了一下全部过程,不禁喃喃道:“如此说来,疑点可就太多了。石碑上的漆迹明显上下不符。安汉公三个字像是匆忙写就,漆汁有溢出迹象。而佐帝大治却工工整整、四平八稳,由此可以看出,碑文是分两次刻成,时间匆忙以至于后写的漆居然溢了出来。还有,比千石以下臣子的奏章是要先送达尚书台,如今尚书台已经唯宰衡马首是瞻,难怪啊,难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