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裙买梦,千古之奇。
宝姬以为妹子文姬发懵犯痴,当即同意,抢过锦裙便走,犹恐反悔。
过后数日,时为新罗王外孙之金春秋,在金庾信家门外与其蹴鞠玩耍;金春秋在奔跑之间,衣纽被墙角粗石刮破。
金庾信便请金春秋进府,入内室脱下外衣,命长妹宝姬为王孙缝补衣纽,自己声言有事,先自出府去了。借故抽身,只留胞妹与金春秋同处一室,欲施新罗版之美人计也。
镜头闪回,话说金庾信由来。
金氏家族,世代皆是新罗国大将重臣,更兼是金官伽倻(驾洛国)王室后裔,实为本国第一豪门。
金庾信曾祖父金官伽倻,就是驾洛国末代国王金仇衡,于一百五十年前被新罗征服。金官伽倻投降后,新罗将其王室纳入真骨王族,史称新金氏(今朝鲜国金海金氏)。
于是自金庾信祖父金武力始,就为新罗王室效力,并在公元554年管山城之战中大破百济,俘杀百济圣王。
金庾信父名金舒玄,与新罗立宗葛文王之女万明夫人野合,怀孕二十个月后方生出金庾信,可谓亦非凡俗之种。之所以取名庾信,是因金舒玄在庚辰之夜,梦见荧惑与镇星同时降于己身,庚字通庾;又仰慕当时中国大文豪庾信,故此命名其子。
金庾信十五岁即为花郎徒,掌握新罗国兵权。因其出色军事组织能力,便为其他花郎徒折服,皆号其为“龙华香徒”。
因新罗时被百济、高句丽交相入侵,金庾信独自进入山洞,向天发誓,要灭此二敌。据说还在洞中巧遇仙人,得其传授用兵秘法。
其实所遇者并非仙人,而是鬼谷掌门李靖,来授兵法,命其助大唐消灭百济及高丽。
金庾信学会鬼谷兵法,随父金舒玄攻打高句丽娘臂城,因在形势不利、士气不振之际冲入敌阵,就万马军中直取敌将首级,从而扭转战局,攻陷此城。
其后百济占领新罗西部门户大耶城,新罗善德女王在位,即命金庾信为押梁州军主,将百济大军阻于国门之外。
公元644年,金庾信升任苏判(第三等官阶),任期内屡破百济入侵。三年之后,发生毗昙之乱,善德女王死去,金庾信镇压叛乱,并与王子金春秋共同辅佐真德女王主理国政,并大破百济,因而晋升为伊湌(第二等官阶)。
真德女王逝世,金春秋即位为武烈王,金庾信更以大角干身份,辅佐朝纲,兼掌军政大权于一身。公元660年,金春秋任命金庾信为上大等,便为新罗国最高官长。
同年唐军应新罗之请,渡海东征百济,金庾信率五万新罗军配合唐军平灭百济。
据说唐军主帅苏定方因新罗督军金文颖失期不至,欲将其问罪斩首之际,金庾信求情不允,由此大怒,便扬言要与唐朝决一死战。
当时唐军裨将董宝亮在侧,悄悄踩踢主帅苏定方一脚,低语道:金庾信已尽得尊师卫国公亲传,若真来决战,胜负未可知也。
苏定方闻此,这才放过金文颖一马。
闪回结束,书接前文。
当时金庾信与金春秋俱在少年,皆未曾娶妻成家。金庾信借补衣为由,施此美人之计,实是欲与王室攀亲,以待金春秋日后继位为王,自己便是理所当然之皇亲国戚。
凡事自有天定,此话一些不假。金庾信呼唤长妹来为王孙补衣,宝姬虽然口中答应,但因当时有些小事不得抽身,就使小妹文姬携带针线进入内室,代为春秋缝补衣纽。
文姬应命入室缝衣,因淡妆轻服,半遮半掩,愈发光艳照人。
金春秋一见钟情,便以言语撩拨,然后就于室中私合,成其好事。其后未久,金庾信发现文姬怀孕,便责问道:未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私通怀孕,不赦之罪也。
便要依照家规,烧死文姬。
正当行刑之日,恰逢新罗真平王游幸南山,众臣随驾。真平王乃是新罗第二十六代君主,亦即是善德女王之父,金春秋之外祖父。
众人正游玩之际,忽发现山下金官伽倻府宅中烟火大举,并夹杂呼喝之声。
真平王当时大奇,便问左右:不年不节,金官伽倻府中因何大张焰火?
左右有早得金庾信嘱咐者,便即答道:臣禀陛下,此非是施放焰火,是金庾信要烧死其妹文姬,执行家法。
真平王大吃一惊道:一个十几岁少女,能犯甚家法?
侍臣答道:原因无他,是其无夫怀孕。因无其夫,故犯大罪。
真平王闻罢,便将眼光向众臣一扫,问道:是谁所为者?我国中贵胄皆在此处,若要自首,还可商量;若是不然,也要烧死。
当时金春秋就侍奉在外公身侧,闻言脸色大变,低下头去。
真平王一眼看破,便即说道:小子!男儿汉敢作也为,亦敢担当。今你妻将被烧死,还不赶快去救?
金春秋闻言,如逢大赦,又惊又喜,急骑马下山,去救文姬。
山上国王众臣,无不哄然大笑。
金春秋便与文姬举行婚礼,将天大丑事,只一床锦被遮盖。婚后孕满足月,文姬即产一子,便就是文武王金法敏也。
金春秋去世之后,金法敏即位为文武王,金庾信便为国舅之尊,真打实凿,如假包换。身为外甥,文武王果然继续倚重金庾信,加封其为大将军,执掌全国兵权。
金庾信此时既为保家护国,又不负恩师李靖当年教诲,兼为大唐出力报效。
因奉命深入高句丽境内,给苏定方部唐军送粮,回军时大破高句丽追兵。又与文武王一起围剿百济残余势力,联合唐军再灭高丽。
说其为新罗立下盖世奇功,绝不为过。
平灭高句丽之后,金庾信渐因年老,不能亲临战场指挥作战。
但新罗后起之秀为主将者,金钦纯乃是金庾信之弟、金仁问亦是金庾信外甥,都受其亲自传授兵法,可谓亦皆都是鬼谷门海外传人,异国弟子。
其二人虽得倾心传授,但每在出征之前,亦必登门请教金庾信,请其面授机宜。
高句丽灭亡之后,文武王论功行赏,封金庾信为“太大角干”,食邑五百户,并赐以舆杖,上殿不趋,下殿不辞,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唐高宗闻此,亦下诏褒奖金庾信,并欲召其入朝封官,但未成行。
百济、高句丽相继灭亡之后,文武王问以应对唐朝之策。
金庾信道:犬畏其主,而主踏其脚则咬之。
意谓唐朝虽是宗主之国,但若威胁到新罗利益,也要敢于反击。因此当唐罗战争爆发之际,金庾信命子金元述援助高句丽遗民反唐。
然而新罗军败,金元述逃跑,文武王复又问计。
金庾信答道:唐人之谋深不可测,宜使将卒各守要害,不可正面与其交锋。元述不惟有辱王命,亦负家训,斩之可也。
其虽建议大义灭亲,然文武王不从。
公元673年,七月一日,金庾信病笃,临终向文武王遗言:臣愚不肖,岂能有益于国家?所幸明上用之不疑,任之勿贰,故得攀附王明,成尺寸之功,并三韩为一家,百姓无二心。虽未至太平,亦可谓小康。臣观自古继体之君,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累世功绩,一朝隳废,甚可痛也。伏愿殿下知成功之不易,念守成之亦难,疏远小人,亲近君子,使朝廷和于上,民物安于下,祸乱不作,基业无穷,则臣死且无憾。
言讫而死,寿止七十岁。文武王赠彩帛一千、租二千石、给鼓吹百人,葬于金山原,立纪功碑,指定民户守墓。
八年之后,文武王薨。
传说文武王临死之前,曾对国师智义道:朕百年后,愿为护国大龙,非但崇奉佛法,亦且守护邦家。
法师提醒道:龙虽为神物,但无奈亦是入畜生报业也!
文武王毫不在意道:我厌世间荣华久矣,若粗报为畜,则雅合朕怀矣。
神文王即位后,在东海边为父亲修建愿堂感恩寺。
说也神奇,感恩寺建成不久,东海中便有一座小山浮至感恩寺,并绕寺随波往来。神文王大为惊异,即命日官金春质占卜休咎。
金春质排卦已成,便即奏道:恭喜陛下!圣考今为海龙,镇护三韩。抑又金公庾信,乃是三十三天之子,今降为我新罗大臣。二圣同德,欲出守城之宝。若陛下行幸过海,必得无价大宝。
神文王信之,乃泛海入山,果有神龙出于水中,献“万波息笛”。此笛若要吹动,则天下和平、兵退病愈,是为“二圣”赐给后世新罗国王护国之宝。
镜头转换,按下朝鲜半岛,复说大唐国事。
仪凤三年,春正月辛酉,百官及诸部蛮夷酋长朝参武天后于光顺门。
高宗诏曰:自今而后,《道德经》与儒经并为上经,贡举人皆须兼通。
刘仁轨镇守洮河,每有奏请,多为李敬玄所压抑,不得及时上达,由是深自怨愤。因知李敬玄非将帅之才,欲借吐蕃之手除之,于上具表上奏:西边镇守,非李敬玄莫可。
李敬玄闻说出京戍边,大为惊惧,一力固辞。
天子怒道:守边御敌,乃是当前最为紧要之事。休说是刘仁轨一力举荐贤卿,便是须朕前去,朕亦当自往,卿安得固辞!
便即下诏,以李敬玄代刘仁轨为洮河道大总管,兼安抚大使,仍检校鄯州都督。又命宗室名将李神通之子、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李孝逸,发剑南、山南之兵以赴之。
字幕:李敬玄,亳州谯县人,谷州长史李孝卿之子。
年轻时博览群书,精通礼制,后得马周推荐,进入崇贤馆,成为皇太子李治侍读。
李敬玄生性冷峻,研究学问勤勉,受到许敬宗等赞誉,历任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右肃机、检校太子右中护。
永徽年间,候补官员增多,主持选官之人少有称职者。李敬玄记忆过人,主持选官,每年参选官员万余,只要在街上遇到,都能叫出名字。
若官员未被选用前来投诉,也能当场口述其书判中错误,毫无差错。因此时谓:敬玄选官,天下皆赞。
时有杭州官员张惠贪贿应死,参军徐太玄因张惠母老,便到府衙自首,称己与张惠一同贪赃,且为主犯。张惠得以免死,徐太玄也被免官,十数年不得升迁。
李敬玄得知此事,非常赞赏,擢其为郑州司功参军。徐太玄后来官至秘书少监、申王之师,并因德行高尚,受到时人推崇,李敬玄却并不居功。
总章二年,李敬玄升任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兼任检校司列少常伯,成为宰相。遂将司列吏部事务委托给员外郎张仁祎。
李敬玄主掌吏部多年,又与赵郡李氏联宗,前后三任妻子都出身山东士族,因此在朝中势力极大。唐高宗对此大为不悦,但未公开批评其过。
仪凤元年,李敬玄升任中书令,封赵国公。因与刘仁轨同僚时有隙,故逢其每有奏请,李敬玄都持不同意见,从中阻挠,二人因此交恶。
此番刘仁轨便借吐蕃入寇,举李敬玄为帅,意欲借刀杀人,至少害其兵败罢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