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章 我要书(1 / 1)为了爱,山之子求学记首页

1998年9月,小山文三年级开学后,明雨村小学来了一位叫刘昆的新老师。刘老师是一名正式老师,此后长时间都在明雨村小学任教,小山文的三年级和四年级都跟着这位刘老师学习。刘老师有点微胖,戴着副眼镜,倒也是个斯文的读书人,对孩子当然也没有打骂。

三年级和四年级,小山文已经有一定的识字量,开始学习简单的课文,像《闪闪的红星》《我要当红军》等课文,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数学方面,小山文学习了四则运算、图形、数量关系、单位换算等内容。小山文家有一座钟,他从小就会看了,在学读钟表数的时候,小山文比其他同学明显占了优势。当刘老师问到一个钟表数读得对不对时,其他同学总是跟着小山文决定举不举手。

刘老师是个全科老师,不仅能教语文和数学,还让这群孩子学习了点音乐、美术、体育方面知识。

音乐学习上,其实没有学习音符音律,就是老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一遍又一遍地唱,直到学生都条件反射式地会唱了为止。小山文学会了人生的第一首歌——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慷慨激昂的旋律总让小山文跟着激动兴奋。还学会了《水手》,“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这句歌词以后每每会在赵山文的脑海里印现。

美术学习上,一盒彩笔是孩子的最爱,每个孩子都爱那五彩斑斓的颜色。小山文虽然在画画上没学出什么样,但从五颜六色中也感受到了艺术的美。

体育学习上,刘老师带着学习了站立、稍息、立正、向左看、向右转等动作和跑步、跳远、跳高等运动。那时候的农村小学条件有限,小山文没玩过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有一段时间,不知道谁带了一个类似足球的皮球在学校里,所有孩子都在教学楼前的操场上争相追逐着踢踢那个皮球,直到有一天踢坏了。

这两年,小山文交了很多朋友,每天跟这些发小在一起玩、一起学习,总体上过得算是无忧无虑。小山文的父亲还是村长,这让他在这群孩子里或多或少有些自豪感和优越感。

晚上放学后,小山文经常跟李飞等四五个小伙伴去地里割喂猪的猪草。他们各自背着个竹篮,有的小伙伴有时带点家里腌的卤豆腐出来分享。去到地里后,这群小孩会先玩会儿扑克,到太阳快落山了,才割了猪草背着回家。

随着慢慢长大,小山文也第一次卷入了社会。这两年的期中期末考试中,小山文没得第一名的时候,得第一的经常是他的远房堂哥赵永平。这样一来,班里同学和村里人总是拿他俩做比较,都说不是赵山文第一就是赵永平第一。两个孩子就这样陷入了竞争的旋涡,彼此把对方当竞争对手。

“争”是人产生痛苦的一个根源。无论有意无意,身处社会里的人都不得不面临竞争。竞争得胜者会赢得鲜花、掌声和赞许的目光,竞争失败者就会面临异样目光的伤害。小山文在没能得第一的时候,就不开心,不过孩子也总是暂时的。

赵山文在童年时已经表现出了对读书的浓厚兴趣,他喜欢读书。有一次,赵田刚带着小山文到山陵县城赶集,走过一个路边的书摊时,小山文突然叫住了父亲,说他想要本书。赵田刚一开始不太愿意,小孩买本书干什么。看着小山文要哭了,只好满足他。小山文从书摊上挑了一本厚厚的出来,这本书是《秦始皇大传》,赵田刚忍痛花了10元买了。

以后每次父亲带他到县城,问他想要点什么,他不会像以前一样说冰淇淋和柿子了,总会说:我要书。父亲感觉诧异,这么小的年龄,没有人教他这样,怎么就喜欢上读书了。

有次去县城没遇到书摊,父亲就带他到新华书店,本想买本书就走,可小山文却在书店里左翻右看不愿意离开了,父亲干脆就自己去赶集买东西去了,告诉小山文晚会儿来找他。小山文在书店里一呆就是半天,各种书都翻翻看看,有时站在一个地方看着书一两个小时不动。书店的阿姨看着这小孩不一样,都用诧异的眼神看看他。

《秦始皇大传》是赵山文买的第一本书,也是他完整通读的第一本书。当时的赵山文没有历史知识,当然不知道秦始皇是谁,选择这本书只是看着这本书厚厚的,封面也好看。

四年级寒假,小山文每天捧着《秦始皇大传》看,从早上起来就坐在屋檐下看,遇到有不认识的字就暂且跳过去。一个十岁的孩子就这样用一个假期看完了八百多页的《秦始皇大传》。虽然没有完全理解书里的每一句,但对整本书的大体情节意思是明白的。像吕不韦帮助落魄的嬴异人逃离赵国、嬴政小时候受人欺负、嫪毐叛乱、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沙丘病故、扶苏自尽、子婴杀赵高等情节,小山文都是从这本书里在童年时就记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