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苗家深处(1 / 2)野火:海棠依旧首页

根据安排,这次支教的地点是在下面的一个乡镇小学。这里山多地少,缺乏工业,老百姓的收入主要以外出打工为主,加上地处偏远,居住分散,所以很多孩子读着读着,也就没了下文,以致于小学仅有的几个班级里,也只有寥寥无几的学生。

对此,在交谈中,校长很是着急,也很担心。显然,校长是个开明的人,他深深懂得教育和知识对于这些大山深处的孩子一生的意义,因此,一次到县里开会,一听说江城的大学生们要来支教,便马上争取,希望借助这次大家的支教和调研,能够一起触动些什么,影响些什么,改变些什么。

校长的担心并非没有根据。

大家伙在第一天的走访中发现,交流便是拦在支教路上的第一个问题,这里少数民族多,大家互相语言不通,但是普通话的普及还不到位。此外,孩子们居住十分分散,交通也十分不便,通常走上七八里山路,才能看到人家。

当天晚上,海棠便动议校长、村干部和大家伙一起连夜召开了摸底和动员会,大家决定调整思路。

首先,把两个月的支教期和孩子们的暑假充分关联起来,号召有普通话基础的老师和村干部,与大家一起编成五个小组,解决语言障碍问题的前提下,花一周的时间去到读书热情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家里做家访,巩固他们信心的同时,以此来影响和发动身边的人。

第二,借助学校的资源,把孩子的暑假充分利用起来,支教团集中突破解决孩子们最为紧急的普通话问题,同时提升孩子们的学习情趣,补齐每个年龄的孩子和同龄人的知识差距,刚好,也解决了这些留守儿童们暑假没人照顾的问题。

第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借助大家的专业优势和所在高校的影响力,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开展教育扶贫和科技扶贫,为学校争取更多资源投入,呼吁更多人关注山区儿童的教育问题,从根本上改变家长和社会对山区儿童教育的认知。

听了大家的建议,校长和村干部们一致叫好。说干就干,第二天一早,天蒙蒙亮,五个人便起床了,收拾好东西,大家各自再次确认工作任务后,便赶到集合处,分组出发了。出发前,大家合影留念。

刚下过雨的山路,崎岖泥泞。行走在晨曦中的山间小路,湿气很重,云层很低,有种古时寻仙问药之人所述云水之间,朦胧别致,浓墨淡彩。

海棠和副校长是一组的。

路上,副校长给海棠介绍着学校和近期要去走访的孩子们的情况。近午十分,她们来到一处古老的苗寨,寨子很深,拾级而上,却是花了不少气力。转眼,来到一处木屋前,门前的石板路长满了青苔,在雨水的冲刷下,显得有些湿滑。

木屋的门是开着的,一位老者抽着一根长长的烟枪,背靠在门柱上。副校长打着招呼,只见老者佝偻着腰,起身出门迎接,并把在不远处玩耍的孩子唤回,看来,他们是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