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章 寻找人才!茶楼听政!(2 / 2)穿越清朝当咸丰!首页

奕宁微微颔首,说:“《史记》乃是一部不朽之作,你能熟读此书,可见你的学识不俗。”

奕宁对青年很是满意,接着问:“不知公子对当下时局有何见解?”

青年略微思考后,答道:“改思想,废绿营,改八旗,引洋人之奇物,建新军。”

奕宁听后心中暗喜,此人不仅学识渊博,更有治国理政之才。他决定将青年收入麾下,为己所用。

于是,奕宁向青年伸出了橄榄枝:“公子所言极是,若公子愿意跟随我,一同为国家效力,必能有所作为,杀尽贪官污吏岂不快哉。”

青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在一座典雅的茶楼中,奕宁皇帝坐在角落里的一张木桌前,品着热茶,看着窗外的景色。茶楼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谈话声,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几个年轻人激烈的辩论声。

“读书!”一个书生的声音清晰地传入奕宁的耳朵,他转头看向那边,只见那个年轻人正慷慨激昂地发言。“夫读书之道,古人所重,盖学问之本,修德之途也。

昔者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以知学之乐,在乎勤习而不倦也。又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此言学贵于积累,方能启迪新智。

读书者,为出将入相,为名垂千古;读书者,取千古名句,立一己之身也。读书者,为国强耳!”书生的话语充满了激情和决心。”

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奕宁转过头去,看到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国之强大,民之辛艰。百姓起早贪黑,终日操劳,虽国家昌盛,然与百姓关联甚微。

国之强大,重在军事、经济之强盛,而民之生活,依旧辛苦。晨起暮归,劳心劳力,只为生计之奔波。国家之强大,未能解民之苦,百姓之辛,未见其减。关乎明清哉?

译文:嘿!所谓的国家真的有意义吗?国家强大重在军事、经济的强盛。

不管这个国家变成什么样,我们这些穷苦老百姓还是得每天起早摸黑地劳作,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明朝也好,清朝也罢,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区别!”老者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奈和愤恨。

奕宁皇帝静静地听着两人的争论,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波澜。他回想起历史上那些残酷的战争和社会动荡,圆明园被烧毁、清政府倒台、明朝覆灭……

这些重大事件似乎与普通百姓并没有太大的关联。他开始质疑,所谓的国家强盛,是否真的能够给百姓们带来实际的改变?

老者的话如同一把重锤敲打着奕宁的心弦,让他陷入沉思。是啊,如果国家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安康,那么它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国家的繁荣昌盛应该以人民的福祉为出发点,而不是仅仅追求表面的辉煌。

奕宁意识到自己作为皇帝肩负的责任,他决心要让国家真正成为人民的依靠,让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然而,现实却如此残酷。国家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底层民众。

是啊,回想起历史上的种种,奕宁皇帝不禁感叹道:“在八国联军侵华之时,不少百姓竟然协助洋人攻打北京城,实在令人痛心。”

他深知,这些历史事件不论结果如何,似乎都对普通百姓的生活影响有限。

所谓的新风气、旧风气,以及平等、民主、君主、自由、选举等理念,在现实面前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只是些空洞的言辞罢了。

无论哪朝哪代不都是富者生富,穷者生穷,前期政治清明,轻徭薄赋,后期贫富差距加大,民众不满,再次内战,再建王朝,如此反复,重复五千余年。

对于老百姓来说,真正重要的还是他们的生活质量。

奕宁皇帝眉头微皱,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明白,身为一国之君,不能仅仅关注国家的繁荣昌盛,更应心系百姓的生活。唯有让百姓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国家才能够真正实现长治久安,走向富强。

此刻,茶楼内的辩论声渐渐平息下来,但奕宁皇帝内心的思索却并未停止。他暗暗下定决心,在今后治理国家的道路上,必须更加重视民生问题,努力让更多的百姓受益于国家的发展。

奕宁深知,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他坚信只要坚持不懈,总有一天会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让百姓们享受到应有的幸福。

在这一刻,奕宁仿佛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他决定不再满足于表面的虚荣和权力,而是要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推动改革,让国家走上真正的富强之路。这不仅是对国家的负责,更是对自己良心的交代。

随即奕宁离开了茶楼,“哎,那几位公子来我们翠云楼看看呀!这里的姑娘水灵的很呐!”一个老鸨吆喝。

奕宁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只见一座酒楼矗立在不远处。

他心中一动,转身对青年说道:“此地龙蛇混杂,消息最为灵通,我们不妨进去看看。”青年点点头,跟着奕宁走进了翠云楼。

楼内莺歌燕舞,香气扑鼻。奕宁找了个角落坐下,点了几壶酒和一些小菜,开始倾听周围人的谈话。忽然,隔壁桌的一段对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你们听说了吗?最近翠云楼里来了一个极其不凡的姑娘,据说她身怀绝技。”

“是啊,我也听说了。”奕宁嘴角微扬,他对这个话题产生了兴趣。他转头看向青年,发现他也在专注地听着。

“而且,这个姑娘还放出话来,只要有人能帮她赎身,她就会一生忠诚于那个人。”其中一人说道。

“哦?这倒是有趣。”奕宁心想,也许这个姑娘也是一个可用之人。

他示意青年靠近些,低声说:“我们去会会这个姑娘。”青年点了点头,两人起身朝姑娘所在的房间走去。

随即两人来到了一个房间中,目光如炬地盯着眼前的女子。她低着头,双手紧握在一起,仿佛在努力压抑内心的恐惧。

“你叫什么名字?”奕宁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女子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泪光。她颤抖着声音回答道:“我……我叫小月。”

“小月?”奕宁重复了一遍她的名字,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他沉默了片刻,然后继续问道:“你为什么会在这里?为什么要赎身?”

小月低下了头,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她哽咽着说:“我……我是被骗来的。原本以为可以过上好日子,没想到却成了别人的玩物。我……我不想再过那样的生活了。”

奕宁听了她的话,眉头紧锁。他感受到了小月内心的痛苦和绝望,但同时也意识到这背后可能涉及到更复杂的事情。他决定深入调查这个女子的来历和背景。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奕宁开始秘密调查小月的身世。他发现小月的故事并不像她所说的那么简单。

她曾经是一个贫穷家庭的女儿,因为家境贫寒被迫卖身给了一个有权有势的人。然而,那个人并没有善待她,而是将她当作玩物一般肆意凌辱。

奕宁感到愤怒和同情。他决定帮助小月摆脱这种悲惨的命运,同时也要找出那个害她的人,让他付出应有的代价。

在奕宁的帮助下,小月成功地赎身了自己,并开始了新的生活。

小月小心翼翼地走到奕宁面前:“公子,感谢您的慷慨相助,小月此生难忘。如今我已经自由身,愿为公子效犬马之劳,以报答公子的救命之恩。”

奕宁温和地看着小月:“小月姑娘,你无需太过介怀。我只是做了我认为正确的事情。既然你已经获得了自由,就应该好好规划自己的未来,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小月坚定地表示:“公子,我知道您并非普通人,您的善举和智慧让我深受感动。我不求荣华富贵,只希望能够跟在您身边,学习成长,为您分忧解难。”

奕宁沉思片刻:“既然你有这份心意,我也不好拒绝。但我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你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提升自己的能力。将来无论是在我的身边,还是在其他地方,你都能够独当一面。”

小月欣喜不已:“多谢公子成全,小月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公子的期望。”

奕宁微笑:“那就好。从今往后,你就跟随我吧。我们一起努力,为这个国家带来一些改变。”

就这样,奕宁在京师的寻才之旅收获颇丰。他相信,这些有志之士将会成为他未来的得力干将,助他成就一番伟业。

经过几天的微服私访,奕宁对京师的人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些人选,准备将他们带回紫禁城,共同建立粘杆处,为国家的未来努力。

奕宁带着小月和一众贤才返回紫禁城。一路上,他们交流着对国家未来的憧憬和计划。

“今后,诸君就是朕手中的利刃将斩断一切。”奕宁慷慨激昂地说道。

众人纷纷响应,誓言要为奕宁鞠躬尽瘁。

回到紫禁城后,奕宁开始着手组建粘杆处。他在挑选的这些人才中选择了一批忠心耿耿且能力出众的人,包括小月在内,共同执行特殊任务。

在他们的努力下,粘杆处逐渐成为皇帝的得力助手。

组建粘杆处后,在咸丰帝的御书房内,气氛严肃而庄重。

咸丰帝坐在龙椅之上,面容冷峻地审视着肃顺和穆彰阿赛尚阿二人。

“肃顺,赛尚阿,朕令你们两人负责改组绿营兵,你们可有异议?”咸丰帝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肃顺和赛尚阿对视一眼,均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坚定和决心。他们深知这次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但同时也明白这是咸丰帝对他们的信任和期望。

“臣遵旨。”肃顺恭敬地回答道,声音坚定而有力。

赛尚阿则犹豫了一下,他知道这次任务的风险和困难,他不希望自己的朋友和同事陷入危险之中。但是,他也明白咸丰帝的决定和意图,不能轻易反驳。

“陛下……”赛尚阿刚想开口劝谏,却被咸丰帝打断了。

“朕知道你的担忧,但你也要明白,现在的情况已经迫在眉睫,我们不能再坐视不理了。”咸丰帝的语气变得严厉而坚定,“朕已经决定了,你们只需按照朕的指示去做即可。”

赛尚阿听了咸丰帝的话,心中不禁有些动摇。他知道咸丰帝的话很有道理,但他还是担心改革会带来不必要的动荡和风险。

“陛下……”赛尚阿再次开口,试图表达自己的担忧和顾虑。

然而,咸丰帝却再次打断了他的话,并哈哈大笑起来:“世人皆称绿营兵为双枪兵,一杆为长枪,一杆为大烟枪!

你难道不认为这是对他们最好的写照吗?他们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英勇和斗志,现在需要的是彻底的改革和整顿。”

赛尚阿听了咸丰帝的话,顿时愣住了。

他没有想到咸丰帝会如此直接地指出绿营兵的现状和问题所在。他开始反思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是否真的应该继续坚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肃顺看着赛尚阿的反应,心中不禁有些担忧。他知道赛尚阿一直以来都对绿营兵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背景,这次改革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赛尚阿,你不要过于担心。我们一定会尽力做好这件事,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肃顺轻声安慰道。

赛尚阿听了肃顺的话,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坚定地回答道:“陛下,臣遵旨。我会全力以赴,确保改革的成功。”

咸丰帝听了赛尚阿的回答,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朕就知道你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你是先帝时期的老臣,是肱股之臣。

现在,你们就开始着手准备吧。记住,朕对你们的期望很高,你们一定要不辜负朕的信任。”

肃顺和赛尚阿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退出了御书房。他们知道,这次改革的任务艰巨而繁重,但他们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这个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