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2章玉玺(1 / 2)刘思首页

秦代的地下水管道系统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主要体现在秦始皇帝陵的地下阻排水系统上。

艾萍:秦始皇帝陵周围发现了秦代地下阻排水系统,这一系统由前、后两段组成。前段为阻水设施,位于陵园封土东、南、西三侧,平面略呈“U”形的地下水渠组成;后段为排水设施,由位于陵墓封土西侧以外的明井暗渠组成。这一系统有效地隔断了外围潜水进入地宫,保护了地宫不受地下水影响。已发现的排水管道分为石质和陶质两种。石水道有单孔、双孔和三孔等多种形式,而陶质水道有圆形和五角形两种形式。这些管道通过相互套接或对接使用,展现了秦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安莉:秦代的排水系统采用了类似于坎儿井的地下井渠排水技术,这种技术在秦陵井渠排水设施中得到了应用,是考古发现最早的井渠系统,早于汉代龙首渠约150年。

李琦:经过科学测试,秦代的地下水管道系统功效令人十分满意。地宫的建成本身就说明了排水系统的成功,而阻水系统更是经历了2200多年的时间检验,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除了秦始皇帝陵的地下水管道系统,秦代还有其他重要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和灵渠等,这些工程不仅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水利作用,而且至今仍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艾萍:秦代的地下水管道系统在当时是非常先进和有效的,不仅展现了秦代水利工程的高超技术,也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秦代的设计理念和工程技术水平。

艾萍:在上林苑四号建筑遗址中,考古队发现了保存较好的地下排水管道等遗存。这些排水管道显示了当时建筑的文明程度,建筑具有很高的地位。

在上林苑五号建筑遗址中,考古队发掘出了排水管道,分为东西二组。东组水管道由东西向和南北向管道组成,呈曲尺形。西组水管道(南北向),位于东组水管道西21.5米,现发掘长18米。这些排水管道均由三条陶水管套接而成,水管道横剖面为“品”字形。

安莉:上述二组水管道均由三条陶水管套接而成,水管道横剖面为“品”字形。水管道所用水管长0.57—0.58米,粗端径0.32米、细端径0.23米,水管壁厚0.08—0.1米。

刘思点了点头。艾萍继续说道:在上林苑四号建筑遗址中,考古队在高台宫殿建筑遗迹东侧勘探和发掘出了二组排水管道。东组水管道水流方向为自北向南,由东西二条水管道并列铺设组成。西组排水管道水流方向为自南向北流、后西折、再向北流,现存长420米。

李琦:阿房宫的下水道系统采用了陶制水管,并有明确的水流方向和管道布局,显示了秦代建筑的高超技术和规划水平。

刘思:我负责两组排水管道。东组排水管道:水流方向为自北向南,由东西两条水管道并列铺设组成。现存长度为27米。水道所用水管长58—62厘米、粗端直径28—35厘米,细端直径24—26厘米,管壁厚1—1.3厘米。

西组排水管道:水流方向为自南向北流、后西折、再向北流,现存长度为420米。由一条水管道铺设而成,水道所用水管较为粗大。水管长61—63厘米、粗端直径45—47厘米、细端直径38—42厘米,管壁厚0.9—1.5厘米。管道采用了陶制材料,并有明确的水流方向,体现了当时先进的排水系统设计。阿房宫的下水道系统这种设计有效管理了水流,还体现了秦代对于城市规划和建筑技术的重视。

艾萍:陶制水管因其材质的特性,具有很好的耐久性,能够经受长时间的使用而不损坏。古代的陶制水管一头大一头小的设计,使得两根排水管相接时,小的一端插进大的一端,既可以稳固也不会漏水。

陶瓷材料对许多化学物质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这使得陶制水管可以用于某些工业腐蚀性液体的排放管路。秦代陶下水管道,整体造型规整,截面近似五边形,底平,粗厚壁,五个面均饰以粗绳纹,这种设计可以承受更大的路面重力。陶制管道相比金属管道重量较轻,这使得它们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更为方便。陶制管道在古代是一种成本相对较低的材料,易于大规模生产和使用。陶制水管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能够在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使用,且不易受到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