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下)(1 / 2)民国饮冰传首页

两边你来我往,没来得及照面,已经打出了火气。文小姐枪法再好,终究双拳难敌四手,眼看落了下风,忽然,又一阵枪声从完全不同的方向传来,频率算不上密集,落点却准的吓人,每一下都见了血。

文饮冰抻紧的背脊不动声色地放松下来,知道是陈曼泽解决了杀手,绕道背后赶来支援。

这场有组织有预谋的暗杀准备充分,架不住点子太扎手,时间拖得稍久,尖利的哨子声催命似的划过夜空。

吃屎都赶不上热的南四省警察终于赶到了。

始终没露面的杀手是一帮识时务的好汉,眼看不能成事,立马脚底抹油,等警察局呼哧带喘地冲进现场时,只见几具被丢下的尸体横七竖八地瘫倒一地,眼睛睁得贼大,拗成一副“仰望星空”的高深造型。

果然是死不瞑目。

负伤的文司被当即送往医院,伤势如何暂不可知。不过,在嗅觉灵敏的媒体人士炒作下,第二天天没亮,“南四省军情司司遇刺的消息”已经铺天盖地地占据了各大报刊的二条。

至于为什么屈居次席那是因为头条被新签订的华俄满洲里界约抢占,稳如泰山,不可撼动。

一个多月前,沙俄兵犯华夏边界,和驻守满洲里的东三省第六师狠狠干了一仗。当时,从政府部门到民间舆论,从华夏内部到各国公使,有一个算一个,一边倒地不看好华夏军队。

这也不难理解,毕竟从半个多世纪前的鸦片战争开始,但凡对外作战,华夏就没赢过,“外战外行”简直成了顶在华夏脑门上一块明晃晃亮闪闪的金字招牌。

究其原因,从战备落后到士兵军事素质低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非要分门别类地罗列出来,足够整合成一部“论华夏逢战必输”的军事理论著作。

一个对外作战输了半个多世纪的民族,不平等条约签订得手软,割地赔款成了家常便饭也难怪一听到东三省的军队和沙俄干仗,不管国籍不论阶层不分立场,所有人的反应都是有志一同的:“啥?真的假的?东三省督帅的脑子进水了吧?“

由此可见,华夏“政府无能”“军队孱弱”已经成了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拿矬子都磨不掉。

可凡事总有例外,就像天鹅还有黑色的,既定印象也不是不能被打破。

这个敢于挑战“传统”的人就是东三省少帅赵子桢。

这话也就扯得远了谁都知道,北方政府名义上的临时大总统是冯其诺,可真正说了算的还是东三省督帅赵鼎钧。此人也算是个草莽英雄,崛起于清末乱世,一度投身绿林,因政府孱弱,无力征剿,只好玩一手“化干戈为玉帛”,把人招安了。

回头来看,从十九世纪末到清廷退位这十来年间,赵督帅就没消停过,年年杀人年年升官。到最后,东三省境内的土匪基本销声匿迹,没匿迹的,听见赵督帅的大名也是掉头就跑,比见了老虎的兔子窜得还快。

老子已经够难缠了,作为军阀起家的“帅二代”,赵大帅的独子赵少帅更是个不好伺候的人物。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东三省的赵督帅和南四省的薛督军也算同病相怜这两位在民间并称“南薛北赵”,都是草根起家一步一个血印地打下江山,也同样膝下单薄,只有一个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