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诗词赞《<西游记>第 92 回的周易哲学解析:三僧大战青龙山,四星挟捉犀牛怪》:
《赞<西游记>第 92 回》
西游奇幻蕴哲思,周易光芒照此回。
三僧勇战青龙岭,四星擒拿犀怪危。
阴阳变化玄机显,动静相生妙理随。
解析深研玄妙处,奇书再赏悟禅机。
诠释:
首联:“西游奇幻蕴哲思,周易光芒照此回”,指出《西游记》这一回充满奇幻色彩,同时蕴含着周易哲学的深刻思考,周易的智慧如光芒般照耀在这一回中。
颔联:“三僧勇战青龙岭,四星擒拿犀怪危”,描述了三僧与四星在青龙山与犀牛怪进行激烈战斗的场景,展现出双方的英勇和紧张的局势。
颈联:“阴阳变化玄机显,动静相生妙理随”,强调了周易哲学中阴阳变化的玄机和动静相生的妙理在这一回中得到明显体现。
尾联:“解析深研玄妙处,奇书再赏悟禅机”,表达了通过深入解析这一回,探索其中的玄妙之处,再次欣赏这部奇书能领悟到其中蕴含的禅机。
一、《<西游记>第 92 回的周易哲学深度解析:三僧大战青龙山,四星挟捉犀牛怪》
《西游记》第 92 回“三僧大战青龙山,四星挟捉犀牛怪”,是一个充满奇幻与哲理的精彩篇章。运用周易哲学来深度解析这一回,可以揭示出其中更为深邃的内涵和意义。
在周易哲学中,阴阳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三僧与四星的对立与互动,正体现了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三僧代表着阳刚之力,他们的勇猛无畏、坚韧不拔体现了阳性的特质;而四星则象征着阴柔之能,他们的灵活机智、巧妙应对展现了阴性的特征。在这场战斗中,阴阳两种力量相互碰撞、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
青龙山与犀牛怪这两个元素也蕴含着丰富的周易哲学寓意。青龙山可以被视为一种阳性的象征,它高大险峻、气势磅礴,代表着刚强与稳固;而犀牛怪则是阴性的代表,它凶猛狡诈、变化多端,体现了阴柔的复杂性。三僧与四星在与青龙山和犀牛怪的对抗中,需要不断地调整策略、运用智慧,以适应阴阳力量的变化与挑战。
从卦象的角度来看,这一回中的情节与人物可以与不同的卦象相对应。例如,三僧的战斗可以与乾卦相对应,乾卦代表着天、刚健、进取;而四星的行动则可能与坤卦相关,坤卦象征着地、柔顺、包容。青龙山和犀牛怪的出现与发展,也可以在卦象中找到相应的解释和启示。通过对卦象的解读与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回中所蕴含的周易哲学思想。
在这场战斗中,变化与转化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三僧与四星的力量并非一成不变,他们在战斗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状态,适应对方的变化。这种变化与转化体现了周易哲学中“易”的观念,即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青龙山与犀牛怪的力量也在不断地变化中,它们时而强大,时而虚弱,这反映了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化与消长。
同时,平衡与和谐也是周易哲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在三僧大战青龙山、四星挟捉犀牛怪的过程中,虽然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争斗,但最终还是实现了一定的平衡与和谐。四星成功地挟捉了犀牛怪,使得局势得到了控制,这体现了在矛盾与冲突中寻求平衡与和谐的重要性。这种平衡与和谐不仅是故事中的情节发展需要,也是周易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理想状态。
在人物的塑造上,三僧与四星也体现了周易哲学的影响。三僧的坚毅、勇敢、智慧等品质,是阳性力量的体现;而四星的灵活、机智、协作等特点,则是阴性力量的展现。他们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配合,共同战胜敌人。这种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周易哲学对人的要求与期望,即要具备阴阳两种力量的特质,做到刚柔并济、动静相宜。
此外,这一回还启示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在战斗中,三僧与四星都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对方的弱点,并在合适的时机发起攻击。这就像周易哲学中所说的“时”,即时机的重要性。只有善于把握时机,才能在竞争与挑战中取得胜利。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审时度势,抓住机遇,避免错失良机。
通过对《西游记》第 92 回的周易哲学解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智慧与哲理。这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新视角和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借鉴周易哲学的思想,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与困难,追求平衡与和谐的生活状态。
总之,“三僧大战青龙山,四星挟捉犀牛怪”这一情节是《西游记》中的精彩篇章,通过运用周易哲学来进行深度解析,我们能够发现其中更多的内涵与意义。这不仅让我们对这部经典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启示与思考。
二、以下是《西游记》第 92 回“三僧大战青龙山 四星挟捉犀牛怪”的原文与白话文:
原文:
却说孙大圣挟同二弟滚着风,驾着云,向东北艮地上,顷刻至青龙山玄英洞口。按落云头,八戒就欲筑门。行者道:“且消停,待我进去看看师父生死如何,再好与他争持。”沙僧道:“这门闭着,怎生得入?”行者道:“我自有法力。”好大圣,收了棒,捻着诀,念声咒语,叫:“变!”即变做个火焰虫儿。真个也疾伶!你看他:
展翅星流光灿,古云腐草为萤。神通变化不非轻,自有徘徊之性。飞近石门悬看,旁边瑕缝穿风。将身一纵,到于门里,只见那老妖吩咐各门上谨慎,一壁厢收拾兵器:“只怕昨日那阵风不曾刮死孙行者等这几个,莫敢开门,只在此坐守,等我出去拿他。”行者听说,又飞过那厅堂,径来后面。但见一层门,关得甚紧,他就纵云头,从那门隙处,爬将进去。
只见那第三重楼窗之下,闪灼灼一道毫光,也不是灯烛之光,香火之光,又不是飞霞之光,掣电之光。他半飞半跳,近于光前看时,却是包袱放光。那妖精把唐僧的袈裟脱了,不曾折,就乱乱的揌在包袱之内。那袈裟本是佛宝,上边有如意珠、摩尼珠、红玛瑙、紫珊瑚、舍利子、夜明珠,所以透的光彩。行者见了,忍不住现了本相,近前揪住道:“你把我的师父藏在何处?”那怪吃了一惊道:“你是那里来的?”行者把他那幌金绳儿的事说了一遍。那怪道:“这厮却不认得我。我不是那妖邪,我是此山众神。只因他偷了我的宝贝,受了佛戒,护住唐僧,我等是暗护之人,故在此看守他哩。”行者道:“既是看守之人,不当捆我师父,掼杀我师弟,却怎的看守?等我打他一棒。”那神道:“那厮神通广大,使一条金箍棒,万夫莫当,我们怎敢与他争持?”行者道:“他决不打你,只恐他那棍子甚重,一时打死你,却怎的是好?等我去问他讨个金箍棒来打你。”那神道:“莫去!莫去!他那棍子,你能禁得他一棒?”行者道:“我自有个道理。”行者把棒藏在身边,近前道:“你是何神?快说姓名,我好与你讲话。”那神道:“我乃金平府上元县慈云寺内看灯的金头揭谛是也。”行者道:“你既是看灯的揭谛,如何在此看守?”揭谛道:“我等是在此看守唐僧,等他取经回来,交付与如来佛祖,我等便各归本位去也。”行者道:“既是如此,我且问你,我师父在那里?”揭谛道:“在后面方丈中安歇。”行者道:“你引我去见他。”揭谛引着行者,径到后面方丈中,只见那长老端然正坐,闭目无言。行者近前叫道:“师父!师父!”那长老只是不应。行者焦躁道:“师父!你怎么只是不言不语?”那长老开眼道:“悟空,你来了。”行者道:“师父,你被那妖精捉去,如何得脱?”长老道:“那妖精甚是厉害,我被他拿住,绑在树上,要杀我吃。幸得那金头揭谛暗中护佑,将我放了,又指引我到这里来等你。”行者道:“既是如此,我们且去寻那妖精,与他算账。”长老道:“不可造次!那妖精有些神通,且等他出来,再作计较。”行者道:“师父放心,我自有安排。”
白话文:
话说孙大圣带着八戒和沙僧,驾着云,朝着东北艮地的方向,很快就来到了青龙山玄英洞前。他们落下云头,八戒就要去砸门。行者说:“先别急,让我进去看看师父是生是死,然后再和他理论。”沙僧说:“这门紧闭着,怎么进去呢?”行者说:“我自有办法。”好个大圣,收起金箍棒,捏着诀,念了声咒语,叫道:“变!”就变成了一只萤火虫。真的是很灵活啊!你看它:
展开翅膀,星光闪烁,古时候说腐草能变成萤火虫。它的神通变化可真不一般,自有它徘徊的本性。飞近石门,从缝隙中向里张望,旁边有风吹过的缝隙。它纵身一跃,进到门里,只见那老妖吩咐各门上的人要小心谨慎,一面收拾兵器:“只怕昨天那阵风没有把孙行者他们几个刮死,不敢开门,只在这里守着,等我出去抓他们。”行者听说后,又飞过那厅堂,径直来到后面。只见有一层门,关得很紧,他就驾着云,从那门缝处,爬了进去。
只见那第三重楼窗下,闪烁着一道耀眼的光芒,不是灯烛的光,不是香火的光,也不是彩霞的光,更不是闪电的光。他半飞半跳,靠近光芒一看,原来是包袱在放光。那妖精把唐僧的袈裟脱了下来,没有折叠,就胡乱地塞进了包袱里。那袈裟本来是佛宝,上面有如意珠、摩尼珠、红玛瑙、紫珊瑚、舍利子、夜明珠,所以才透出这样的光彩。行者见了,忍不住现出了原形,上前揪住妖怪说:“你把我的师父藏到哪里去了?”那妖怪吃了一惊说:“你是从哪里来的?”行者把他那幌金绳的事情说了一遍。那妖怪说:“这家伙却不认识我。我不是那妖怪,我是这座山的神灵。只因他偷了我的宝贝,受了佛戒,护住唐僧,我们是暗中保护他的人,所以在这里看守他。”行者说:“既然是看守的人,不应该捆我的师父,摔死我的师弟,你们是怎么看守的?等我打你一棒。”那神灵说:“那家伙神通广大,拿着一条金箍棒,万人难敌,我们怎么敢和他争斗呢?”行者说:“他肯定不会打你,只怕他的棍子太重,一下子打死你,那可怎么办?等我去跟他要一条金箍棒来打你。”那神灵说:“别去!别去!他那棍子,你能禁得住他一棒吗?”行者说:“我自有办法。”行者把棍子藏在身边,上前说:“你是什么神?快说出名字来,我好和你说话。”那神灵说:“我是金平府上元县慈云寺内看灯的金头揭谛。”行者说:“你既然是看灯的揭谛,怎么会在这里看守?”揭谛说:“我们是在这里看守唐僧,等他取经回来,交给如来佛祖,我们就各回本位去了。”行者说:“既然如此,我且问你,我的师父在哪里?”揭谛说:“在后面的方丈室里休息。”行者说:“你带我去见他。”揭谛领着行者,径直来到后面的方丈室,只见那长老正端端正正地坐着,闭着眼睛,一言不发。行者上前叫道:“师父!师父!”那长老只是不应。行者焦急地说:“师父!你怎么只是不说话?”那长老睁开眼睛说:“悟空,你来了。”行者说:“师父,你被那妖怪抓走了,怎么逃出来的?”长老说:“那妖怪非常厉害,我被他抓住,绑在树上,要杀我吃。幸好有金头揭谛暗中保护,把我放了,又指引我到这里来等你。”行者说:“既然如此,我们去把那妖怪找出来,和他算账。”长老说:“不要鲁莽!那妖怪有些神通,等他出来了,再想办法。”行者说:“师父放心,我自有安排。”
三、从周易哲学角度对《西游记》第92回的深度解析:
寓意
阴阳对立与统一:三僧与犀牛怪的大战体现了阴阳的对立。三僧代表正义、阳刚之力,犀牛怪则代表邪恶、阴柔之性,双方的战斗是阴阳力量的冲突。而最终四星挟捉犀牛怪,又显示出正义战胜邪恶,阴阳达到平衡与统一.
变化与转化:孙悟空等的变化之术以及战斗形势的瞬息万变,契合周易中万物不断变化的思想。妖怪们起初的嚣张到后来的被擒,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转化,告诫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善于把握变化,促成事物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经典典故
本回虽无直接源自周易的经典典故,但从整体架构来看,与周易中一些卦象所蕴含的哲理有相似之处。如“需”卦,强调等待时机、养精蓄锐,孙悟空去搬救兵的过程,可视为等待合适时机以更好地解决问题,体现了一种隐忍待发的智慧。
主题思想
邪不压正:三僧及四星代表着正义的力量,他们最终成功降伏犀牛怪,鲜明地表达了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主题,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贯倡导的价值观,与周易所蕴含的扶正祛邪的思想相符。
团队协作:三僧大战犀牛怪时相互配合,以及后来与四星共同协作捉怪,展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如同周易中强调的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协作,才能更好地推动事物发展。
指导思想
顺应自然与规律:孙悟空依据妖怪的习性和弱点来制定作战策略,如利用犀牛怪爱干净、怕四木禽星等特点,体现了顺应自然规律的思想,这与周易中强调的人应顺应自然、遵循客观规律的指导思想相一致.
道德与正义的坚守:唐僧师徒坚持取经的使命,不被妖怪的诱惑和威胁所动摇,始终坚守道德底线,这反映了周易所倡导的通过遵循道德规范来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和谐的思想.
文化传承
神话传说与价值观传承:本回延续了《西游记》中奇幻的神话风格,通过精彩的故事传承了正义、勇敢、团结等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中国文化中代代相传,与周易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基石。
智慧与谋略的传承:故事中展现的智慧和谋略,如孙悟空的随机应变、四星的战术安排等,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智慧和谋略的重视,这种智慧传统在周易等古籍中也有诸多体现,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