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谜之二:“秦朝十二铜人”去向。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防止人民反抗而尽收天下金属之兵器铸成了十二个大铜人像。
十二铜人大小和重量各异。据称:小者千石,大者千石有余。
石是秦时的重量单位,一石为一百二十斤。有人经过分析,秦时的一斤等于256.26克,按最小数字一千石计,合计有30715.2千克。按现在的重量换算来说最小的一枚铜人重量也在30吨以上,而大者接近百吨。
关于铜人的高度,史料记载有三种说法,分别是高三丈、坐高三丈和长五丈等。按照铜人的高度三丈来讲,最低者也得9米有余。
后秦朝灭亡,秦始皇所铸巨大的十二铜人也不翼而飞,让后世百思不得其解!
关于这十二铜人的下落,历史上众说纷纭。
有几个代表观点:
一是说项羽攻入咸阳,火烧阿房宫,大火连烧3个月,将十二铜人一并烧毁;
二是说王莽建立新朝,有一日“莽梦长乐宫铜人五枚起立,莽恶之,念铜人铭有“皇帝初兼天下”之文,即使尚方工镌灭所梦铜人膺文,并将十二铜予以破坏;
后董卓得到十二铜人,“董卓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悉取雒阳及长安铜人、钟虡、飞廉、铜马之属以铸之”,也就是说董卓进京之后,因为缺钱,而把金人等古物给熔了铸钱,但到底熔了几个,各有各的说法。
有人说董卓毁掉了其中的九个,并将其余三个带到了长安。到了十六国时期,前秦苻坚灭掉了前燕,获得了这三个铜人。再到后来,苻坚在淝水之战中战败,这三个铜人也不知所踪。
也有人说,唐朝建立后,十二铜人被重新发现,唐太宗李世民将它们放置在长安大明宫的含元殿前。安史之乱时,十二铜人被叛军掠走,从此下落不明。
还有一种说法,十二铜人并未销毁,十二铜人是秦始皇最爱之物,在陵墓营造好后,随同其它珠宝一起陪葬,十二铜人是否在秦始皇陵,至今无人能说清楚。
未解之谜之三:《兰亭集序》的下落。
相比较九鼎和十二铜人这些大的物件而言,一些书法作品、玉玺、珠宝之类的小物件更容易隐匿。
被誉为“千古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是书圣王羲之巅峰之作,笔法顺应心境而变,笔锋翻转极为迅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代书法界将其奉为极品之作,但是已失传千年!
史书记载,李世民对书法情有独钟,尤其喜爱“书圣”王羲之的墨宝。他利用帝王之便,在天下广为搜罗王羲之作品。
王羲之最得意的当属《兰亭集序》,本人也是十分珍惜,并把它视为传家之宝,直至传至第7代孙王法极,即智永和尚。
智永年百乃终,逝前他将《兰亭集序》真迹传给弟子辨才和尚。
辨才和尚得到《兰亭集序》后,自是十分珍视,秘不示人。他在自己居住的房间房梁上掏了一个暗龛,专门用来珍藏《兰亭集序》。
当李世民闻言《兰亭集序》在辨才和尚处,多次遣人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
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他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计划从辨才和尚处骗取《兰亭集序》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