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见多识广(求追读,求月票)(1 / 2)华娱:导演从重生开始首页

李念没有大张旗鼓的去打扰剧组。

也没有去住剧组所在的宾馆,而是在附近找了家临近洱海的小院子租了下来。

现在这个时间,民宿的概念还没兴起,就单纯的租房就可以了,房东也不会临时涨价。

他买了些方便带走送人的小吃礼包以及一些新鲜水果,让周杨以她自己的名义,送给了剧组一些亲近的人。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李念白天出去拎着相机,走哪拍哪,有风景,建筑,美食,也有人文,还有这个年代仍旧还没有褪下的一些古老传统民俗。

比如白族扎染与彝族刺绣。

等到下午或者晚上,没有戏的周杨会过来,陪他一起出去玩。

这一趟来洱海的行程,名为探班,实为旅游。

临近过年,剧组的拍摄安排日益紧张。

剧组片场。

刚拍完一条的周杨,春光满面的回到了演员休息区。

正在补妆的杨若熙有些诧异的问道:“杨杨,看你这两天表演状态很好啊,王导都很少说你了,皮肤也越来越红润了,有什么秘诀吗?”

一旁休息的范兵兵知道是因为李念到来的原因,有些戏谑的看向周杨。

孔林是过来人,一眼就了解了周杨的状态,周杨也跟她说起过李念的事情,就巧妙的帮周杨打圆场,解释道:“小杨的戏份快拍完了,许是高兴快回家了吧!”

周杨诚恳的应和道:“对,对!”

杨若熙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也不知道她是真懂还是假懂。

李念把周边逛遍了以后,实在是有些无聊,就来周杨剧组这边转悠了。

剧组外,有一些群演聚在一起正在闲聊,李念凑过去,跟一位戴眼镜的大哥聊了起来。

聊过以后才知道,他们这些人小部分都是从横店那边跟组过来的,会比在横店挣得多出三分之一,另外剧组还能提供群租宿舍,条件一般,但好赖是有个遮风挡雨的。

另外一部分,就是从当地找的群演了。

这边也有一些小型的影视拍摄片场,租赁给来拍洱海或者大理特色环境的剧组。

外地的剧组来的多了,慢慢的群演这块也就人多了。

但肯定比不上横店那边的“专业”。

和李念聊天的这位大哥,姓黄,叫黄聪,是赣州人,老婆孩子在老家,弄了点小生意,温饱没啥问题。

在家待得时间长了,黄大哥就想出来闯闯,不求赚什么大钱,就希望每几个月回家的时候,能把自己的见识,跟媳妇孩子说道说道,让孩子不再困在那个小县城里,出不来。

天南海北的,黄聪兜兜转转的确实见识了不少。

干过工厂的工人,码头的搬运工,卖电视的销售......奇怪的人和事,他都见过,随着年龄的增长,黄聪也不想到处乱跑了,不过老家的那种闲逸又适应不了,一位朋友给他介绍到横店一个靠谱的群头那里。

干群演,这个活黄聪觉得很适合自己,因为相对于年轻人,中年以上的群演不算太多,基本每天都能有活,剧组还管饭,而且在剧组还能看到好多明星,慢慢的,黄聪对这份工作开始适应起来。

随着聊天的深入,李念发现了,热心的黄聪对剧组的一些工作也很熟悉。

不是说具体到的类似于道具制作的技术。

而是对整体的工作的调度问题比较熟稔。

这也是因为他性格。

从刚才的聊天,就能听出黄聪对于生活和人生的那种热情的态度,这种热情,甚至能感染到身边的人。

加上他见多识广的阅历,每到一个剧组,不出三天,剧组的工作人员,就能对黄聪敞开胸怀,不论是讨论剧组的工作,还是他们自己对于生活与工作的抱怨,黄聪都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