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章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1 / 2)闲言碎语说梗讲故事首页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话流传已久。本意是封建社会里,妇女没有婚姻自由。不论嫁给什么样的人,只有听天由命。

最近不知道谁翻了出来,演变出了诸多个版本,诸如“嫁稀随稀,嫁叟随叟”,“嫁髻随髻,嫁叟随叟,”“嫁乞随乞,嫁叟随叟”,等等诸多个版本,均言之凿凿。

其实个人感觉吧,纯属瞎掰!

毕竟这只是一句流传已久的土话,解放前文盲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一般老百姓哪里有拽文的修养?整句话其实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扁担扛着走。”所以您大概也能够看出来,太拽文了的版本不靠谱,因为根本就不符合实际情况。

若是非得强行安排拽文,那么我就得和您讲古人最崇尚的“礼”了。

下边听我给您掰扯一番,但是纯属个人分析。引用的内容绝对保真,至于个人见解部分嘛,纯属闲言碎语的推论,对不对的您多包涵。

鸡,乃雉也。古人认为这种东西耿介,可以象征君子。很遥远的古时候,有身份的士者抱雉相见。并非由于它的味道鲜美,而是借此表达彼此要用“守节死义”的精神相互砥砺的意思。比如着名的流传典故:孔子见老子。后人所做的画像里,就是两位圣人各怀抱一只雉鸡见面。

但是各位注意一点。“君子”这个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形容男性的。虽然不是所有的男性都够格做君子,但君子是指够格的男性,就是这么一个辩证的结论。

所以在古时候,就有用大公鸡代替新郎官拜堂的风俗。

就比如说梅州吧,解放前有不少人去南洋谋生,是着名的华侨之乡。这其中,就有不少未成年的小伙子。

待到了一定年龄,又积攒了一些钱财,家里就会给安排婚事。虽然小伙子身在海外,但一样不耽误举办婚礼。具体操作,就是有人抱着大公鸡,和新娘子举行拜堂仪式。这大公鸡,就是代表着海外的丈夫。

选用起来也是十分讲究:是要由母鸡第一窝孵出的雄鸡,而且必须健康、看起来神采奕奕的那种。雄鸡的重量必须与新郎年龄的尾数相同。新郎年龄个位是多少,刚雄鸡的重量就要有多少。要是新郎十九岁,这还麻烦了九斤的大公鸡可不好找!

最重要的一条,这公鸡得是那种没被“处理”过的,有生育能力的。

公鸡确定以后,要单独关在新的鸡笼里,笼上要拴一条红色的布条,布条上要贴上有吉祥鸡公的红纸。每餐喂鸡的食物要有糠饭和水。

到了拜天地时,由新郎家有人抱着公鸡,代表海外的新郎与新娘完成婚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什么的,都不可以少。最后,还要送入洞房走流程。

到这里,您是不是看出一点“嫁鸡随鸡的味道了?”

您还别觉得荒诞,听老人说,古时候代替新郎的物品可谓是五花八门,有举着大木偶的,有抱着枕头的,甚至还有顶着牌位的。这里边的事,可就一言难尽了。

“冲喜”,这个概念大家应该不算陌生吧?影视剧里偶尔会有。比如说,某大户人家的公子身染重病,一口口的鲜血喷得跟口吐莲花似的。怎么治、怎么吃药都不见好。按常理来说,也只能准备后事了。但是架不住这家缺德呀!就要“冲喜”。

这意思就是给病秧子操办一门喜事,把病给冲没了。您说这能管用吗?一顿藏着掖着,或是凭媒婆的三寸不烂之舌,忽悠来一门亲事。或是买来穷人家的姑娘,就把喜事给办了。这其间有个问题,就是这家的公子病情太重,经不起折腾。或是还没到拜堂的时候,人就已经没了,那怎么办?

遇到了这种心思歹毒的设计,一旦婚事定下了,那就再无回旋余地。即使新郎官没拜堂就死了,那也是叫做“望门寡”,想要改嫁也是千难万难。所以说,封建礼教吃人呀!

也所以,这婚事还得照办!就是去打官司,既然有婚约在前,女方也是赢不了。

这时候五花八门的替代品就上场了。没准是个刻着新郎官八字的大木偶,没有提前准备的、糊弄一下的,抱个枕头拜堂也说不定。新娘子蒙着盖头,十有八九看不清。即使有发觉的,也会被迫强行完成仪式。

完了事,新娘子夜夜以泪洗面不说,身边还得永远给这大木偶留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