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闻言却是呵呵一笑,“胆小怕事?看来钱能壮胆,估计是被王培中用钱收买做的伪证吧。”
老李头一手托着腰,迟疑道,“不会吧?给他钱,他也没胆子拿呀。”
罗宏俊肯定道,“指证林光远的话说的那么顺溜,一说其他事就结巴……那些话明显是事先编排好、背熟的,他做的一定是伪证。”
坐在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洪秀全突然道,“其实做伪证,最理想的就是沈牛这样老实巴交的人。”
洪秀全不说则已,一说惊人。陈兴闻言问道,“作伪证不是应该找嘴巴能说的吗?沈牛这种人,说话都结巴,一问就露馅啊。”
洪秀全微微一笑,道,“大哥,我问一句,找人做伪证,需要什么?”
“需要什么?”陈兴闻言一怔,继而不假思索道,“钱啊!喊人做事总得花钱啊。”
洪秀全:“那就是了。找人做伪证,第一步就是要花一大笔钱作为串供费;而且以后万一那人有什么周转不开的地方,难免不被其勒索。一旦不能满足,事情露馅不说,前面花的钱还都打了水漂。”
陈兴明白了,瞥了眼地上的沈牛,“老实人就不同了,因为胆小怕事,所以吓唬他就行了。”
洪秀全:“没错,不仅不受他要挟,甚至可以反过来要挟他!只要跟他说,你当年做伪证是犯法的,一旦被官府知道,第一个就要抓你……他就死也不会把事情抖出来!你怕他泄密,他更怕官府知道他做伪证!”
陈兴点头,“今天算长见识了。”
洪秀全一笑,却是继续道,“这只是第一点。另一点在于老实人不会受人怀疑、甚至惹人同情。就像老李头说的,这个沈牛是出了名的胆小怕事,但凡认识他的,都不会相信他做伪证!甚至,寻常人看沈牛如此模样更会心生不忍,一旦审问者穷追不舍,出于同情,更会出言指责。”
洪秀全最后一句有没有暗指老李头?除了洪秀全恐怕没有人知道,但老李头听了刚才那番话,见洪秀全看向自己,却是不禁打了个寒颤,“大、大老爷,那个……我先去看看普刘氏,您接着审。”
说完,老李头直接就朝内宅的方向跑,一边跑一边想,‘洪三爷怎么突然变了个人似的……和以前一点也不像啊……’
陈兴与洪秀全这番对话看似平常,实则惊心——结果看似不合常理,可分析下来,这分明是将伪证者、审问者、旁观者的心理都牢牢把握,是最合适的做法。如果一个案子的真相模棱两可,这时候却有一个老实人做证,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审案者一定是选择相信那个老实人!
前面还好,洪秀全这后面补充的这些,连陈兴也是一惊,“这说的还真有道理。”
罗宏俊也梳理了一下思路:这就和宫斗剧里演的一样,两个妃子争执不下,皇帝也不知道到底谁对谁错,如果这时候有个小孩子作证,那皇帝一定是相信那个小孩子说的话……以前看到这一幕总觉得皇帝萨比,现在看来,那皇帝会那么认为简直是太正常了,觉得皇帝煞笔的才是真煞笔。
想到这里,罗宏俊却是暗暗打量洪秀全:一般人会对这些有研究吗?应该不会。就像陈兴之前说的,正常人都是花钱找个能说会道的做伪证。那么问题来了,什么人会知道这些?答案有两个,一是经常审案、经常应付伪证的人,如历史上有名的包拯、狄仁杰、宋慈等;另一个,则是经常需要作伪证的的人!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如周兴、来俊臣……在明代,这一群体更是壮大,因为明代的大案实在太多,而这些大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影子——北镇抚司,也就是人们熟悉的……锦衣卫。
谁也不知道罗宏俊竟然仅仅因为洪秀全刚才的那番话而想到锦衣卫,至少陈兴是压根就没想到这一层,只道,“就像你说的,这个沈牛被吓怕了不敢说,我们是不是就不用审了?他怕死不说啊。”
洪秀全一瞥陈兴,“您之前不还说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吗?作伪证可是犯法的,怎么?看他可怜就想着法外容情了?”
陈兴那手摆得拨浪鼓似的,“那可不是我说的,是小罗说的。”
眼见陈兴当场就把自己卖了,罗宏俊不由翻了个白眼,“谁说要法外容情了?他又不是熊孩子!作伪证就得关!再说,王培中又不是就普宝儿一件案子,不还有普凌的案子吗?我看孔井山的三圣庵、青莲寺都有问题,都得好好查一遍!”
尽管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三圣庵、青莲寺和普凌的案子有关系,可一想到三圣庵的那两个尼姑,罗宏俊便感觉那里不对劲。无故抓人让罗宏俊有些反感,可陈兴却是不管这套,“管他有没有证据?抓了再说!反正勾搭人的女尼姑也不会是什么好人。”
洪秀全也道,“抓错了放出去就是,衙门嘛,错抓个把人很正常。”
罗宏俊闻言那叫一个汗啊,随便抓人?抓错了大不了放人?这不是美国警察的做派么。尽管如此,看了看时辰,今天再去孔井山拿人恐怕得到半夜,再加上差人去买的席面也送到了,便计划第二天再上门拿人。